作者:王钰媛 导师:曾建斌
前言 IMEENG
近期税局公布了3个小规模纳税人骗享税收优惠的案件,为企业敲响合规经营的警钟。
01
案例一
盛某借用了亲戚、朋友的85张身份证,设立85家再生资源回收站回收站,将本应属于单一主体的收入拆分至多个小规模纳税人,开票金额控制在每家每季度不超过30万元增值税起征点,借此达到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政策优惠。
池州税务稽查局
通过税收大数据发现
这些回收站成立时间集中、注册地址相同、开票品名雷同,且均由同一IP地址开票。
税局顺着线索深挖,最终发现其虚假申报少缴税费215.84万元。
02
案例二
新疆某运输公司作为一般纳税人,通过设立关联个体户拆分收入,将运输车辆产生的收入转移至个体户名下,违规享受1%征收率优惠,少缴税费61.97万元。
稽查局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
运输公司的申报收入在两年时间里下降了48%。法定代表人王某及其妻子名下多出两家业务属性与运输公司高度雷同的个体户。
税局进一步比对申报开票数据
发现该运输公司采取“错期”申报和“零申报”手段,调整开票时间,利用两家个体户“消化”收入,最终补税及罚款142.31万元。
03
案例三
大连某美容院线上年销700单,却通过频繁更换POS机绑定账户、多个账户收款隐匿收入,将收入控制在30万元以下。
大连税局
通过比对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销售数据与美容院申报数据,结合银行流水分析,发现该美容院实际取得经营收入逾1700万元,超过其申报的销售收入55倍,未申报收入达到经营总收入的近98%。
最终
对其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5.12万元。
04
税局严查小规模纳税人的高危行为
1
销售额接近临界点
年销售额临近 500 万一般纳税人标准却不主动申报;小规模纳税人长期将销售额控制在临界值;通过“错期”申报和“零申报”手段调整开票时间。
2
滥用免税政策
季度销售额突破 30 万,仍违规享受免税。比如通过 “一照多址” 拆分经营主体,关联企业虚构交易、拆分业务或人为调控开票额度以逃避税款。
3
关联主体异常集群
出现“一址多户” “同一IP多户开票”、开票时间集中、受票方高度重复等情况。
4
平台销售收入与申报收入不匹配
税局可以核查平台交易信息,企业平台销售数据与申报收入严重不符将被重点关注。
小编提醒
税局将打击通过违规享受、恶意骗取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等违法行为。建议企业引入专业税务风险检测系统,定期对企业税务状况进行全面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