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基本政策规定
二、相关答疑
三、政策变迁
四、税企争议
五、稽查焦点
六、相关案例
七、会计实务
摘要
本文聚焦于留抵退税申报中特殊情形下增量留抵退税额的确定,详细阐述了相关的税务基本政策规定、以问答形式呈现的常见问题解答、政策变迁情况、可能产生的税企争议、稽查焦点以及实际案例,并说明了相应的会计实务操作。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在特殊情形下如何准确确定增量留抵退税额,确保企业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正确申报和享受留抵退税优惠。
一
基本政策规定
1.基本政策
二
相关答疑
1.如果企业同时符合多个留抵退税政策条件,应如何确定适用的政策及计算增量留抵退税额 ?
三
政策变迁
四
税企争议
争议点一:行业归属的判定。对于一些业务多元化的企业,在确定其是否属于特定行业纳税人时,企业与税务机关可能存在不同理解。企业可能认为自身某类业务属于特定行业范畴,但税务机关根据更严格的行业分类标准和业务实质进行判定,认为其不符合条件,从而引发争议。例如,某企业既有传统制造业业务,又有一些新兴的科技服务业务,企业认为自身整体应属于制造业等行业纳税人可享受增量留抵退税政策,但税务机关经详细审查后认为其科技服务业务占比较大,不符合制造业等行业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五
稽查焦点
1.行业真实性。稽查人员会重点审查企业申报享受增量留抵退税所依据的行业是否真实准确。通过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工艺流程、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核实企业是否真正从事特定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存在为了享受退税政策而虚构或夸大特定行业业务的情况。
六
相关案例
案例一:某企业 A 主要从事制造业和贸易业务,其在申请增量留抵退税时,将部分贸易业务的销售额也纳入了制造业销售额的计算范围,从而使制造业业务的销售额占比超过了 50%,并以此申请享受制造业等行业的增量留抵退税政策。税务机关在稽查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经重新核算,该企业的制造业销售额占比实际未达到政策要求的比例,不符合增量留抵退税条件。最终,税务机关驳回了企业的退税申请,并要求企业补缴已退税款,同时对企业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七
会计实务
1.具体操作步骤
总结
特殊情形下增量留抵退税额的确定是留抵退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和税收政策的准确实施。企业应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税务基本政策规定,准确把握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在申报过程中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审核工作。同时,税务机关也应加强对企业申报的审核和稽查力度,确保增量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平公正实施,防止企业骗取退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