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综合
「留抵退税额计算」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4-12-03  来源:中税答疑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目录

一、基本政策规定

二、相关答疑

三、政策变迁

四、税企争议

五、稽查焦点

六、相关案例

七、会计实务

 

摘要

留抵退税额的计算是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深入探讨其相关的税务基本政策规定,包括基本政策细则与政策解读,以助读者明晰计算依据。通过问答形式解答常见疑惑,梳理营改增前后政策变迁,剖析税企争议点和稽查焦点,并佐以实际案例展示计算应用,同时阐述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为企业、税务从业者等提供全面且详实的留抵退税额计算知识指南。

 

基本政策规定

1.基本政策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不同类型企业留抵退税额计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一般企业,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 = 增量留抵税额 × 进项构成比例 ×60%。而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 = 增量留抵税额 × 进项构成比例。其中,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31日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解缴税款完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占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
2.政策解读
这种计算方式旨在精准确定企业可退还的留抵税额。以一般企业的 60% 比例为例,既考虑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需求,又兼顾了财政承受能力与防范骗税风险。对于先进制造业给予更优惠的计算方式,体现了对先进制造业的扶持,因为先进制造业往往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较高比例的留抵退税有助于其资金回笼和技术创新。例如,一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在购置大量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后,有较多的进项税额留抵,按照先进制造业的计算方式,能更大程度地获得退税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或研发投入。

 

相关答疑

1.如果企业在计算期间有进项税额转出,如何确定进项构成比例?

在计算进项构成比例时,无需就进项税额转出部分进行调整。例如,某企业在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已抵扣进项税额共 500 万元,其中因货物非正常损失转出进项税额 50 万元,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注明的增值税额为 300 万元,则进项构成比例 = 300÷500 = 60%。
2.企业既有一般项目又有简易计税项目,留抵退税额计算时进项税额如何划分?
一般项目对应的进项税额参与留抵退税额计算,简易计税项目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参与。企业需准确核算不同项目的进项税额,如无法准确划分,按照相关规定确定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后,剩余部分参与留抵退税额计算。

 

政策变迁

营改增之前,增值税制度下企业的留抵税额基本只能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不存在留抵退税的计算问题,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在未抵扣的进项税额上,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发展活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处于发展初期、投资较大的企业,资金压力更为突出。
营改增之后,逐步探索和建立留抵退税制度。从2018年开始在部分行业试点留抵退税,计算方式相对简单且适用范围有限。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到2019年4月1日起全行业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明确了一般企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留抵退税额计算方法,计算因素更加细化,如进项构成比例的确定等,使留抵退税政策更具科学性和精准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税企争议

1.进项构成比例争议:企业可能对进项构成比例的计算范围存在争议。例如,对于一些特殊业务取得的进项税额,如农产品收购发票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否应纳入计算,企业与税务机关可能有不同理解。企业认为某些符合抵扣条件且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进项税额应计入,以提高进项构成比例从而增加退税额,但税务机关可能依据政策规定判定其不应计入,从而引发争议。
2.增量留抵税额确定争议:在确定与2019年3月31日相比的增量留抵税额时,可能出现争议。如企业在该基准日前后存在一些特殊业务调整或税务处理差异,导致对基准留抵税额的确定有不同看法,进而影响增量留抵税额的计算,与税务机关产生分歧。

 

稽查焦点

1.计算准确性稽查:税务稽查部门重点关注企业留抵退税额计算是否准确。检查企业对增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等关键数据的计算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存在故意错误计算以骗取更多退税的行为。例如,核对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凭证与计算进项构成比例的数据是否一致,以及增量留抵税额的计算是否基于正确的期末留抵税额数据。

2.数据真实性稽查:稽查企业用于计算留抵退税额的数据真实性。包括检查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等进项税额抵扣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及企业是否存在虚增进项税额、隐匿销售收入等行为导致留抵税额异常,从而骗取留抵退税。

 

相关案例

某一般企业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税额为 80 万元,在2023年6月的期末留抵税额为 150 万元,则增量留抵税额为 70 万元。在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注明的增值税额为 400 万元,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为 600 万元,进项构成比例为 400÷600≈66.67%。则该企业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 = 70×66.67%×60%≈28 万元。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到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准确计算留抵退税额的过程,以及各数据在计算中的作用。

 

会计实务

1.计算环节

企业财务人员首先要准确确定增量留抵税额和进项构成比例。按照税务规定的时间范围和计算方法,梳理进项税额抵扣凭证,计算出准确的进项构成比例,再结合期末留抵税额数据计算出增量留抵税额,最后依据企业类型(一般企业或先进制造业等)套用相应公式计算留抵退税额。

2.申请环节
在计算出留抵退税额后,企业填写《退(抵)税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抵扣凭证清单等,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留抵退税。申请表中要准确填写企业基本信息、留抵税额相关数据等内容。
3.退税环节
当企业收到税务机关核准的留抵退税款项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这一处理反映了留抵税额的退还及相应的税务核算调整,确保企业财务数据与税务处理的一致性。

 

总结

留抵退税额的计算是留抵退税政策的核心要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准确获得应有的退税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促进自身发展,也关系到税收政策的公平公正实施和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企业应深入理解政策规定,严谨准确地进行计算,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稽查与审核,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留抵退税政策红利。

中税答疑 :二十年专注税务咨询服务 

以上答案生成自:

中税答疑研发的全国首个“税务AI小模型”——《税务稽查AI通》。这一创新成果,以包含 15,000 个场景的 “税收场景知识库” 为核心,深度聚焦税务稽查与财税合规领域,为税务工作带来创新性变革。
1. 功能层面,多元专业。多个功能模块协同运作,全面覆盖税务稽查流程各环节,满足不同用户多元化需求。
2. 操作维度,简便易行。多样化输入方式与清晰明确的引导流程相得益彰,极大降低了用户操作门槛。
3. 数据支撑,凭借长期积累构建的知识库与税务总局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50w+数据的坚实后盾。
4. 定制服务,依据用户不同身份、所处行业及面临问题的独特性,量身定制专属解决方案,深度贴合用户实际需求。
《税务稽查 AI 通》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税务稽查解决方案体系。从财税咨询的前端问题剖析,到方案出具的精准策略规划;从法规解读的深度阐释,到风险监测的实时预警防控;再到报告生成的全面数据分析以及稽查诊断和规则定位的精准指向,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为税务稽查干部高效执法、大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智能支持。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