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的销售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比对风险应对
(两税收入不一致产生原因:收入确认时点、视同销售、申报表取数结构)
一、预警指标
本年增值税应税销售额-企业所得税年报营业收入>100万元
增值税申报收入数据提取自企业12月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累计数,其中包括:按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按简易办法计税销售额、免抵退办法销售额和免税销售额等四项收入;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数据提取《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行营业收入金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日常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经常会对企业申报的增值税收入和企业所得税收入进行比对,当二者差异过大达到预警值时,税务人员会将此作为重要风险点要求企业进行说明。
企业自查要求:根据企业账套、财务报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发票数据等分析出现差额的原因。
二、风险应对
一般情况下,增值税销售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存在一定的关联度,特别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既要缴纳增值税,也要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理论上,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应大于增值税的应税销售额,如果出现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预警,确实隐含很大的税收风险。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
出现上述指标预警,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应对:
(一)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原则不同,会导致二者申报收入不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附件1)进一步明确: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过程中或者完成后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服务、无形资产转让完成当天或者不动产权属变更当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收人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人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人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进一步明确:企业的销售收人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提供劳务收人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
相关政策表明,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都是以收入为起点计算应纳税额,在收人确认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增值税倾向于收款及开票时间确认收入;企业所得税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上述差异对二者申报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下具体分析几种较为特殊的销售结算方式:
1.委托代销货物。
企业发生委托代销行为时,增值税以“收到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确认销售额;企业所得税以“收到代销清单”确认销售额。企业收到代销清单或收到货款的顺序不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确认收人的时间存在差异。如果企业先收到代销清单后收到货款,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时确认收入无差异;如果企业先收到货款后再收到代销清单,则增值税先确认收入;如果纳税人既没有收到代销清单也没有收到货款,增值税在“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确认收人,企业所得税待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人。
2.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
在托收承付方式下,增值税要求在“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确认收人;企业所得税按“办妥托收手续”确认收入。如果企业先发出货物再办妥托收手续或同时完成,则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无差异,如果企业先办妥托收手续再发出货物,则企业所得税先于增值税确认收入。
3.预收租金业务。
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提供租赁服务,增值税按照“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确认收入;企业所得税可以选择跨年提前一次性支付,分期均在相关年确认收人。
4.预收款方式销售大型货物。
企业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于“货物发出的当天”确认应税收入。
如果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器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增值税于“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收入,企业所得税按照“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果企业收到款项或约定收款日期早于按工程进度的确定收入日期,增值税早于企业所得税确认收入;如果收到款项或约定收款日期晚于按工程进度的确定收入日期,则企业所得税早于增值税确认收入。
(二)“视同销售”政策不同,导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差异。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都规定了“视同销售”情形。所谓“视同销售”是指企业某些货物、资产转移或提供服务行为在会计核算时不确认销售收人,纳税时需要按照正常销售确认应税收入。
目前“视同销售”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数据填报口径不同形成的收入差异。
目前,一是企业对外无偿转让货物、资产或提供服务,包括将货物、资产、服务用于捐赠、赞助、市场推广以及交际应酬等方面;二是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三是以存货以外的非货币资产投资、分配或用于资产交换等事项,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都做“视同销售”处理。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纳税申报的填报口径存在差异。
增值税“视同销售”的纳税申报填报主表及销售明细表的“销售额”相应栏次: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纳税申报时填报《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及附表的相应栏次,不填报主表及收入明细表的“营业收入中、则增值税申报收入会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
2.税收政策口径不同形成的申报收人差异。
增值税政策规定做视同销售处理,企业所得税由于其资产的所有权未转移不做视同销售处理的情形,也会导致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人。如:
一是将货物在实行统一核算的跨县(市)内部机构间移送用于销售。此行为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都视为企业内部转移资产,既不核算营业收人,也不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
二是将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此情形下,货物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也没有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会计核算仅结转成本,也不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
三是受托代销货物。受托销售代销货物存在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受托方以视同买断方式销售代销货物与销售货物性质相同,会计核算确认主营业务收人。受托方以收取手续费方式销售代销货物,会计核算不确认主营业务收人。但因已收取购买方货款并开具了增值税发票,其实质实现了增值税应税销售额,应“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同时受托方收取的手续费计人其他业务收人,按佣金计算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因未涉及本企业资产所有权转移,不确认视同销售收入。
(三)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结构差异,导致提取收入数据口径不同、无法完整体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
税务机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比对的提取数据口径:
增值税收入取自12月份《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中按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按简易办法计税销售额、免抵退办法销售额和免税销售额的四项收入合计数;
企业所得税收入取自《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行营业收人,即:会计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人,不能完整体现收人总额。企业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应税收人,通过营业外收人、投资收益等栏次计人应纳税所得额,或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及其他附表进行调整,无法完整体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情况。
1.利息收人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人申报差异。
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缴纳增值税,包括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商品转让。其中,贷款服务是指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业务活动。
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取得的利息收入填报《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中的按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或按简易办法计税销售额;企业会计核算冲减财务费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也对应冲减财务费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收人数据对比时也会导致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
2.价外费用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申报差异。
增值税应税销售额是企业发生应税行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上述价外费用除代为收取符合规定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以委托方名义开具发票代委托方收取的款项外,都应计入企业的增值税销售额缴纳增值税。
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企业价外费用未全部确认营业收入。如:企业收取的延期利息收入,会计核算冲减财务费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也对应冲减财务费用,企业收取的包装费、储备费、运输装卸费等会计核算冲减销售费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也对应冲减销售费用等。
上述处理虽然不影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数据对比时也会导致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
3.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申报差异。
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转让行为,应按出售价格和适用税率或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会计核算及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将资产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余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未计入营业收入会导致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
4.金融商品转让业务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申报差异
金融商品转让,是指转让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所有权的业务活动。其他金融商品转让包括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和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转让。
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企业转让金融商品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的余额为应税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主表中的销售额填报时扣除之前的不含税销售额;会计核算时金融资产转让收益或损失亏损在投资收益科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金融资产转让收益或损失也体现在投资收益栏次,未计人营业收人会导致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企业所得税收入。
5.财政补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不一致。
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取得的财政补贴与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收入或者数量直接挂钩的,应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规定,除不征税收入外的财政补贴都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中的不征税收人,一是财政拨款;二是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是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虽然企业所得税的财政补贴收入口径大于增值税的应税财政补贴,但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比对的提取数据口径看,企业所得税的各类财政补贴收入除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外,都未计人营业收入,也会导致增值税申报收入大于企业所得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