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综合
「留抵退税申报要点」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4-12-03  来源:中税答疑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目录

一、基本政策规定

二、相关答疑

三、政策变迁

四、税企争议

五、稽查焦点

六、相关案例

七、会计实务

 

摘要

留抵退税政策作为税收领域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的资金流和税务处理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深入剖析留抵退税申报的基本政策规定,包括政策解读、相关答疑、政策变迁、税企争议、稽查焦点、相关案例以及会计实务操作等内容,旨在为企业财务人员、税务从业者等提供全面且详细的指导,助力其准确把握留抵退税申报要点,防范税务风险,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基本政策规定

1.基本政策

留抵退税政策主要是允许企业将增值税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的部分予以退还。例如,《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 2019 年第 39 号)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1. 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 50 万元;2. 纳税信用等级为 A 级或者 B 级;3. 申请退税前 36 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4. 申请退税前 36 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5. 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2.政策解读
上述政策旨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连续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有一定金额要求,确保企业有持续的留抵税额积累,反映出企业可能存在的资金占用情况。对纳税信用等级和违法违规行为的限制,体现了政策对合规经营企业的扶持,防止骗税行为的发生。未享受即征即退等政策则避免了企业重复享受税收优惠。

 

相关答疑

1.增量留抵税额如何计算?

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例如,某企业2019年3月底留抵税额为 100 万元,在后续计算期内某期末留抵税额为 150 万元,则增量留抵税额为 50 万元。
2.如果企业在申请退税期间有稽查案件在查,是否影响退税申请?
如果稽查案件涉及可能影响留抵退税条件判断的事项,如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等情形,在稽查结果未明确之前,税务机关可能会暂停退税审核。待稽查结果确定不影响退税条件后,再继续审核退税申请。

 

政策变迁

营改增前,增值税留抵税额一般只能结转下期抵扣,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

营改增后,逐步开始试点并推广留抵退税政策。例如,在部分行业如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先试行留抵退税制度,随着政策的完善和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放宽退税条件,扩大退税行业范围,从最初的特定行业到逐渐涵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退税计算方式也更加科学合理,从单纯的增量留抵税额判断到综合考虑企业的多种经营情况和合规性因素。

 

税企争议

争议点:进项税额构成比例的确定
在留抵退税计算中,进项税额构成比例涉及多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企业可能认为某些特殊业务取得的进项税额应全额计入计算,而税务机关依据政策规定可能会对部分进项税额进行调整。例如,企业购进的兼用于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的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额按照规定分摊计算后,企业可能对分摊方法和结果存在争议,认为不能准确反映其实际可用于退税的进项税额情况。
解决方式:通过详细的政策解读和沟通协商。税务机关向企业详细解释进项税额构成比例计算政策依据的合理性,企业向税务机关提供业务详情及相关证据,双方依据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协商,必要时可申请税务专家进行论证,以达成一致意见。

 

稽查焦点

1.留抵税额真实性稽查

重点稽查企业进项税额的真实性,是否存在虚增进项税额以获取更多留抵退税的情况。例如,检查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与实际业务相符,有无接受虚开的发票。对企业的采购业务进行详细核实,包括采购合同、货物运输凭证、入库单等原始凭证,确保进项税额真实可靠。
2.退税条件合规性稽查
审查企业是否满足留抵退税的各项条件。如纳税信用等级是否在规定级别内,申请退税前是否存在骗税、偷税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税务系统数据查询企业的纳税信用记录、违法违规处罚记录等,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防止企业通过隐瞒或篡改信息来骗取留抵退税。

 

相关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 A,在2020年积极申请留抵退税。企业按照规定整理了相关资料,其增量留抵税额计算准确,纳税信用等级为 A 级,且无违法违规行为。在申报过程中,由于对进项税额构成比例的计算理解有误,导致初次申报退税金额不准确。税务机关审核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与企业沟通,企业在税务机关指导下重新准确计算进项税额构成比例,最终顺利获得留抵退税,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企业利用退税资金更新了生产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
案例二:某贸易公司 B,为了获取更多留抵退税,虚构了部分采购业务,虚增进项税额。税务机关在稽查中发现其发票流、资金流和货物流不一致,存在明显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经过深入调查,最终认定该企业骗取留抵退税,不仅要求企业补缴税款,还依法对企业进行了处罚,企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和声誉损失。

 

会计实务

1.会计科目设置

在会计核算中,应增设 “应收留抵税额退税款” 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规定申请且预计可收到的留抵税额退税款。例如,当企业符合留抵退税条件并申请退税时,借记 “应收留抵税额退税款”,贷记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收到退税的账务处理
当企业实际收到留抵退税款项时,借记 “银行存款”,贷记 “应收留抵税额退税款”。如某企业申请的留抵退税金额为 80 万元,收到款项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80 万元
      贷:应收留抵税额退税款 80 万元

 

总结

留抵退税申报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政策规定和实务操作的重要税务工作。企业必须深入理解政策内涵,准确把握申报要点,从税务基本政策规定的遵循到会计实务的精准操作,从应对税企争议到防范稽查风险,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中税答疑 :二十年专注税务咨询服务 

以上答案生成自:

中税答疑研发的全国首个“税务AI小模型”——《税务稽查AI通》。这一创新成果,以包含 15,000 个场景的 “税收场景知识库” 为核心,深度聚焦税务稽查与财税合规领域,为税务工作带来创新性变革。
1. 功能层面,多元专业。多个功能模块协同运作,全面覆盖税务稽查流程各环节,满足不同用户多元化需求。
2. 操作维度,简便易行。多样化输入方式与清晰明确的引导流程相得益彰,极大降低了用户操作门槛。
3. 数据支撑,凭借长期积累构建的知识库与税务总局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50w+数据的坚实后盾。
4. 定制服务,依据用户不同身份、所处行业及面临问题的独特性,量身定制专属解决方案,深度贴合用户实际需求。
《税务稽查 AI 通》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税务稽查解决方案体系。从财税咨询的前端问题剖析,到方案出具的精准策略规划;从法规解读的深度阐释,到风险监测的实时预警防控;再到报告生成的全面数据分析以及稽查诊断和规则定位的精准指向,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为税务稽查干部高效执法、大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智能支持。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